澳門新諾朝工程有限公司

座談會探樓宇滲漏水處理

座談會探樓宇滲漏水處理
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為探討《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》實施成效,向居民普及該法律知識及要點。街坊總會中區辦事處舉行座談會,邀請嘉賓和居民探討相關法例,並透過示例分享該法律實際應用,同時收集大眾對處理房屋滲漏水問題意見。

座談會今日下午三時於群力智庫中心舉行,立法議員梁鴻細、果欄六坊會理事長徐鳴莉、街總大廈管理資源中心主任秦昶等出席。

秦昶指出,過去一段時間,坊會曾經接獲數宗居民房屋滲漏水問題求助個案,由於居民所住房屋屬於無管理機關、無物業公司、無業主會的“三無”狀態,當發生滲漏水問題時,只能夠透過住戶之間協商解決問題,但好多時候因為大廈單位結構錯綜複雜,要找出滲漏水源頭需要協調樓上樓下單位,甚至整幢大廈住戶配合才能成事。目前澳門最難解決就是滲漏水檢測入屋難問題,部分大廈住戶不願意配合檢測,或部分租戶認為入屋檢測需要徵得業主同意,因此拖延了檢測進度,找不到滲漏水源頭,也無法開展下一步維修工作。不但令滲漏水問題繼續惡化,亦影響大廈鄰里之間關係,令滲漏住戶陷入兩難局面。

政府於去年九月正式實施《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》法案,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到居民處理樓宇滲漏問題,尤其在滲漏水入屋難問題發揮促進作用。秦昶補充,九至十一月期間,中心已協助一百八十二棟大廈召開業主大會,處理塞渠漏水及矛盾調解五十宗,法律諮詢九十三宗。

梁鴻細受訪時直言,在協助居民處理滲漏水問題時,有成功案例,也有未能聯絡業主情況。雖然可透過必要仲裁解決,但居民會認為廢時失事,同時亦要支付相關費用,部分人因此而卻步,形容是“困局”。

他們認為,雖然當局持續透過電視廣告、社交網絡、社區巡展等方式宣傳有關法案,但現時不少居民對法案認知度不高,期望透過持續和民間社團加強有關法案普及宣傳。同時因應社會變化,適時調整法案,並提高舊式大廈樓宇維修資助力度及簡化有關申請程序,藉此提升居民對樓宇維修保養的積極性,減少大廈結構問題發生。

轉載自:澳門日報 

https://www.modaily.cn/amucsite/web/index.html#/detail/9925189

Shopping cart close